刘少奇同志伟大在哪儿——在刘少奇同志故里有感
|
穿过“刘少奇故里”门楼,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捐建的刘少奇伟岸的塑像矗立在正前方,石阶两旁的松柏在秋风中依然苍翠欲滴,整个陵园让人感到庄严雄伟。一个曾经的国家主席陵园何以修建得如此壮观气派?踏入陵园伊始,我一时迷惘。在刘少奇同志故居完成体验式教学后,尤其是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聆听讲解之后,疑团尽散,豁然开朗——只有伟人才配得上如此厚待! 刘少奇同志的伟大在于其先知先觉。1921年,23岁的刘少奇作为为数不多的志士才俊,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留学入党,回国后隐姓埋名,多次更名换姓,在地下组织工人运动,领导并成功组织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率先建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中国工会组织的前身),发行了第一枚工人参股的股票,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夜校。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那刘少奇同志无愧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的先驱! 刘少奇同志的伟大在于其敢为人先。刘少奇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在河北省平山县主持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率先实现耕者有其田,拉开我国土地改革运动序幕;早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了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新中国国民经济,高度重视由分配和物质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物资管理流通体制……这些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为后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作了很好的理论铺垫。可以说,没有刘少奇同志前期的主张探索,就没有我国后期成功的改革开放! 刘少奇同志的伟大还在于其善于总结。他长期从事党的建设,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是党内公认的党建理论家。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在白区还是苏区,他都重视共产党员的培养,为我党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锻造了有生力量。但是随着党员队伍的日益庞大,如何更好地管理这支队伍,这支队伍的优劣关乎到党的革命事业的成败。刘少奇同志审时度势,在全面回顾总结建党以来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党建理论经典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一次系统地阐明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问题,明确地提出了共产党员增强党性的基本要求。该书出版后多次再版并在多国翻译出版,被誉为是共产党员的“圣经”,至今仍熠熠生辉。这也是刘少奇同志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 (县(市)区局长进修班学员 王强) |